当前位置: > 永利7337现网址 >
纪念丨黄土高坡上的艺术家——深切缅怀著名油画家靳之林先生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24-05-27 [浏览量:2]
摘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党员靳之林同志因病于2018年12月9日上午9:17离世,享年90岁。 靳之林,1928年出生,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河北滦南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同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党员靳之林同志因病于2018年12月9日上午9:17离世,享年90岁。

  靳之林,1928年出生,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本原文化研究学者,河北滦南人。1947年毕业于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同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1961年调入吉林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73年到延安从事民间艺术研究。1987年调回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任教。历任中国美协陕西分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民间美术研究室主任、文化部艺术(美术)专业人员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等。曾荣获法国功勋与敬业最高颁奖委员会“为人类特殊贡献奖”金质十字勋章、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代表作品有油画《南泥湾》、《公社女书记》、《玉米地》、《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等。著有《抓髻娃娃》、《生命之树》、《绵绵瓜瓞》、《中国本原文化与本原哲学》、《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体系》等学术专著并翻译至多国。

  人生都有过许多向往和热爱,但只有很少人为了向往和热爱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靳之林先生就是属于那种为热爱去献身的人。

  十多年前,在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中央美术学院那间如“汉墓”般窄小的画室中,靳老师给我讲起他一生的阅历时,简单而又朴实,但留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难忘的。他说,年青时看到徐悲鸿吹萧的油画、萧声引我到了艺术殿堂(北平艺专);因为崇拜古元的木刻向往陕北,自己要求调到延安工作,是古元的木刻引我到陕北黄土高原;选择了陕北做艺术创作基地,发现了民间剪纸、民间艺术,陕北的老大娘给了我两把金钥匙,一把是“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一把是“生生不息”;拿着这两把金钥匙,从黄河到长江、到辽河,中国本原文化这把锁打开了,再到欧洲,人类文化这把锁也打开了。

  1951年春,任课老师和绘画系四年级毕业班同学合影。前排右起:靳之林、徐悲鸿、齐白石、赵宜明、陈洞庭,后排右起:田世光、马维华、李可染、骆新民、宋广训、曹玉霞、李苦禅、礼忠言、王怀杰、臧任远、贺全安、蔡英、万国志

  1961年油画系全系教师合影。后排左起:李天祥、梁玉龙、艾中信、詹建俊、李铁根、葛维墨、靳之林、侯一民、韦启美、徐幸之、董希文、林岗、潘世勋。前排左起:单淑英、戴泽、尹戎生、闻立鹏

  靳老师在陕北老大娘那里接过的两把金钥匙,竟有如此神奇的文化魅力,这不仅使我联想起一百年前英国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写《金枝》时的情景。弗雷泽《金枝》的书名取自古罗马作家叙述的神话传说,在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史诗中,“金枝”就是女神授意折取的神树枝,它指引着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前去冥界寻找父灵。不过弗雷泽关心的是与“金枝”神话相关的一种古罗马古老的地方习俗,他的著作正是围绕着这个早已不复存在习俗的探索开始、走向人类巫术与宗教心灵深处的。据说弗雷泽几十年的研究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中渡过的,每日工作12小时,风雨无阻,弗雷泽在浩瀚的书面文字资料中,寻找着人类心灵的踪迹。一百年后,人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靳之林先生从那些乡村婆婆的剪刀下发现了哲学、发现了剪刀背后那文化的丛林。与弗雷泽不同的是,这不是女神授意的金枝,而是几千年来,无数代乡村妇女——一个伟大的民间文化传承群体、用剪刀授意的文化金钥匙。与弗雷泽相同的是,靳之林先生也是围绕着民间剪纸引发的习俗探索,走向了中国本源文化的深处。他在陕北老大娘两把金钥匙的引导下,复活了隐蔽在民间生活中许多古老文化的原型,揭示出民间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文化符号中蕴含的文化基因。不过靳先生的探源不是在书斋中完成的,他在民间田野考察中、在民间生活的大课堂中二十几年如一日完成研究的。靳先生不仅仅是一个为着向往和热爱献身的人,应当说他是一个发现生活的天才,是一个能认识自己民族的哲学,并用这个哲学来认识自身的人。

  人类复杂的学问往往是从基本命题开始,本原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民间艺术、中国本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没有离开生存与繁衍这两个最基本、最古老的人类生命主题。民间文化犹如古老的河床,承载着中华文明之河流淌了几千年,“子在川上曰,逝着如斯夫”,文明的河流天天逝去,而泥沙、潮迹却沉积在河床之中。文化时空的秘密往往不在江水之中,古老的河床正是后人破译江河的鲜活凭证。

  靳先生的《抓髻娃娃》,从黄河中上游广泛流传的巫俗剪纸和民间婚俗喜花——抓髻娃娃及其变体研究入手,发现数千年民间文化遗存的地域与地下出土文物的考古文化区是一致。《绵绵瓜瓞》,以民间习俗生活和民间艺术与地下出土文物及考古文献相互印证,揭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本原哲学的秘密——生命与生殖崇拜。《生命之树》以人类的基本生命意识为基点,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本原哲学的观物取象——生命之树文化,上溯中华5000年历史长河,跋涉大江南北、探寻与生命之树文化相关的民俗民艺现象,剥离出生命之树中的深层民族生命意识,揭开了隐蔽在民间文化之中的生命之树文化原型遗存。靳之林先生二十多年写就的三部著作,揭开了中国本原文化研究的新序幕,他打破了当下学术研究之间的门户界线,发现并跨入了民间文化的新大陆,他以一种人类文化整合比较意识为主体的思维,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入手,以超人的田野考察工作量和极大的耐心、坚韧勤奋的学习精神,终于树起了人民文化这座丰碑,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必将会更加全面的认识他辛勤劳动之中的伟大贡献。

  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总在承受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淀深厚的文化财富;一方面是积习太重的文化包袱。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人类文化相互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历史是这样,今天更是如此。但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文化基因的,所以当代社会许多现代化问题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刻认知,树立起民族自信、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化主体意识。启蒙主义说,懂得了起源就懂得了本质,或者用当代一位哲人的话说,你知道从哪里来,就知道往哪里去,靳之林先生的中国本原文化研究,无疑为我们认知民族文化基因提供了一个全新参照,他开启本原文化之门的金钥匙再一次向我们昭示了那句朴素的真理——生活之树永远是长青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7 永利7337现网址 All Rights Reserved